首页 - 八字 > 过堂的规矩和意义,过堂是啥意思

过堂的规矩和意义,过堂是啥意思

发布于:2024-01-21 作者:海内 阅读:22

过堂,也就是吃饭。

《禅林象器笺丛轨门》中说:“过堂又作上堂、赴堂。僧人入斋堂进食,不著不贪是为过堂。”当然,过堂除了说法,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更是一种修行,中国历代的祖师们对此也有深刻的理解。有些大丛林中斋堂也叫做“五观堂”,是对这一意义的深刻的发掘。

一、过堂的规矩

在过堂时,僧众排班,整齐有序地进入斋堂。在斋堂里,不可在中堂走动,保持中堂的安静与庄严,以示对诸佛菩萨的尊敬。

起初,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,筷子横放在碗前。开始念《供养偈》之后,也就开始行堂了。

行堂的义工拿着装食物的桶和勺子,沿着桌子走来。过堂期间,僧众不能说话,要用特定的手势对行堂的人表达自己的意思。

第一遍行堂时,只要僧众不拒绝,行堂的人通常就会把每种食物都在碗里装上一点。如果僧众不想要某种食物,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经够吃,可将右手竖起,掌心向外,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个遮挡的动作,以示不需要。

过堂时端身正坐,脊背挺直,不要趴在桌上,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,双脚不要交叉或翘起。不能浪费食物。

开始吃饭时,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,然后拿起筷子,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。

端饭碗时,拇指扣在碗边,其余四指平托碗底,古人称之为“龙含珠”。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,动作要轻柔而利落,古人称之为“凤点头”。对于稀饭、汤等流食,可以把碗端起来饮用,但不能发出声音来,对于固体食物则不能把碗放到唇边扒拉着吃,一律使用筷子夹起来。

第二遍行堂时,如果僧众需要添加食物,就把碗向前移动,伸到桌子外沿附近。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里比划一下深浅,表示需要添加食物的多少。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,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,表示“少量”。对于稀饭,如果想要比较稠的,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;如果想要比较稀的,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。

吃完饭之后,将钵碗叠起,放在靠近桌子外沿的地方,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,筷子与桌沿垂直。

等到大家食毕,维那师举腔,大家齐诵结斋偈,然后念佛出堂。

二、过堂的意义

佛教的修行是让人们通过了解自己来改善自己,与正念觉知是分不开的。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并保持觉知。然而普通人由于观照力微弱,经常忘失正念,过堂仪轨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缘。要使行为符合仪轨在沉默中进行有效沟通,必须集中精神,随时觉知自己在做什么和想什么。吃饭时最不易具备正念,心不在焉,妄想联翩,随着贪嗔痴流转。要学会在吃东西时提起正念,一定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感恩。既不为喜爱的饮食而狂喜,也不为不顺口儿的饮食而烦忧。

过堂仪轨展现佛门的庄严、僧团的威仪。能念念在道,则处处都是道场。善用心者,心田不长无明草,处处常开智慧花。 既然人身已得,佛法已闻,就要努力念佛,勿空过时日。只要学会在吃东西时默念佛号正觉知,即蒙佛光摄取、护佑,念念回归极乐。

三、食存五观

1、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。计算思量我们所吃的食物,从种植、耕耘、收获、加工,其中饱含了农夫的血汗,粒粒皆辛苦。

2、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。检讨自己的德行有无亏缺,是否堪受供养。当自策自励,不懈怠一日,不妄食一餐。

3、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。对美食不起贪心,对劣食不生嗔心,以平等心待之。众生的过患,以贪为根本,如果没有贪心,则诸患不生,修行之人,常念心中过患,使其远离过恶。

4、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。饮食就如良药一般,能治疗身体饥渴的疾病。车子有油才能发动,身体也是如此,吃饭只是为了维持体力,用功办道,不应在食物上起分别好恶之心。

5、为成道业,应受此食。要借假修真,少食容易饥饿,体衰力弱,难成道业;但是如果贪多,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。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。

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,能如此,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;反之,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。因此,佛门中过堂有一语:“五观若明千金易化,三心未了滴水难消。”常存惭愧心,莫失正念,不说人我是非,散心杂话。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,产生感恩心、慈悲心、出离心和菩提心。

相关文章